本报讯 高中新课改自主设置课程实验学校确定了7所。昨天记者从有关学校获悉,这些实验学校同时还获得了自主会考的权利。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解释,高中新课改实行会考和设置课程实验,既为学校发展特色提供机会,同时也为全市会考改革摸索经验。
这7所中学全部为本市知名示范高中,分别为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北师大附中。这些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课程教学及会考制定。
记者发现,学校自主设置的课程方案与《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相比,在课程安排方面有许多不同。理科方向的历史、地理两个学科在高二上下学期交错安排;高二生物文科方向四个学段学3个模块,理科方向四个学段学4个模块;高一、高二同时开设音乐、美术必选课程。此外,理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的物理、化学两个学科的必修(含必选)模块修习完成时间也不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校各科目在必修模块之间、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模块内容的整合方面也会有所调整。
由于实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上这些特点,学校也制定了与课程设置相适应的高中会考方案,进行自主会考。据了解,全市的会考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期末,但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内的学校则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开学时;有的学校还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5个科目不再单独举行会考考试,而是把其必修(含必选)的模块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算会考成绩等。